推广 热搜: 佛珠  法会  佛教  生活  佛教文化  佛事  文化  佛像  菩萨  阿难 

《大藏经》引要—03《般若部》(十三)

   日期:2015-04-28    
  ●722.菩萨不应执着诸相而行布施。亦复不应执着无上正等菩提而行布施。非常重要开示★★★★★

——————————————————————————————
若诸菩萨执着诸相而行布施。是诸菩萨行于非处。

若诸菩萨行于非处。是诸菩萨应知名为犯菩萨戒。

菩萨不应执着诸相而行布施。亦复不应执着无上正等菩提而行布施。

何以故。满慈子。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远离众相。

所以者何。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及十八佛不共法等、无量无边诸佛妙法,皆离众相。如是菩萨于所行施不应执着。若诸菩萨于所行施能无执着。是诸菩萨则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疾能证得一切智智。..........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



●723.
如果菩萨为求一切智智而修行布施的话,那岂不也是执着一切智智?若菩萨起心执着一切智智的话,便是戒禁,怎么能叫持菩萨戒?关于一切智智远离众相的非常重要开示★★★★★
——————————————————————————————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若诸菩萨求一切智智而修行布施。是诸菩萨岂不执着一切智智。若诸菩萨起心执着一切智智。成戒禁取。云何名为持菩萨戒。

舍利子言。.........

..........

.......由此因缘不可执取。是故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虽求证得一切智智,而不名为戒禁取摄。


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执取净戒。是诸菩萨失菩萨戒。应知名为犯戒菩萨..........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




●724. 
违犯菩萨所受戒已,是诸菩萨为有因缘可还净不?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若诸菩萨修行布施受持净戒。回向声闻或独觉地。违犯菩萨所受戒已。是诸菩萨为有因缘可还净不。

舍利子言。若彼菩萨回向声闻独觉地已。未见圣谛,未证实际。或有因缘易可还净。

若见圣谛,证实际已。异见深重,难可还净。

时。满慈子复问具寿舍利子言。若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证实际耶。

舍利子言。如是如是。若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证于实际。

满慈子言。何因缘故,若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证于实际。

舍利子言。有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若速令彼证于实际。是诸菩萨或遇因缘。住于声闻或独觉地。难可令起一切智心。若遇如来正法隐没。不求证得一切智智。尔时便证独觉菩提。入无余依般涅槃界。毕竟不证无上菩提。由此因缘,若诸菩萨求趣无上正等菩提。不应令彼速证实际,乃至未坐妙菩提座。不应令彼证于实际。若时已坐妙菩提座。将证无上正等菩提。乃可令其证于实际。断一切障证大菩提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不应受持二乘净戒。由彼净戒不能摄受一切智智。不能引发一切智智。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心作分限饶益有情。修行布施,受持净戒。是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何以故。满慈子。菩萨净戒波罗蜜多无分限故。若诸菩萨心无分限饶益有情。修行布施,受持净戒。是诸菩萨乃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亦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是诸菩萨由此因缘,名为成就菩萨净戒..........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725.云何名为菩萨持戒?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名为菩萨持戒。

舍利子言。若诸菩萨随所行施。一切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应知是为菩萨持戒。

若诸菩萨随所护戒,一切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应知是为菩萨持戒。

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修行净戒,令得圆满。而不回向无上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穷未来际,无间无断。是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修行净戒,令得圆满。而心回向声闻、独觉。是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不能圆满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若诸菩萨虽不受持二乘净戒。而不名为犯净戒者。

若诸菩萨回向声闻或独觉地。虽多受持二乘净戒。而可名为犯净戒者。

何以故。满慈子。若诸菩萨回向声闻或独觉地。应知名为行于非处。言非处者即二乘地。非诸菩萨所行处故..........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



●726.
云何名为菩萨行处?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名为菩萨行处。

舍利子言。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作意。应知是为菩萨行处。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




●727. 
何等名为增上意乐?非常重要开示★★★★★
——————————————————————————————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安处居家受妙五欲。而不发起趣向声闻独觉地心。是诸菩萨应知不名犯菩萨戒。

何以故。满慈子。是诸菩萨增上意乐无退坏故。

何等名为增上意乐。谓定趣求一切智智。譬如有人于他财物实不劫盗。枉禁囹圄虽经多时。而胜意乐常无退坏。于他财物无劫盗心。虽与恶人同禁囹圄而不名贼。如是菩萨虽处居家,经于殑伽沙数大劫受妙五欲。而胜意乐,常不退坏。谓常趣求一切智智。曾不发起二乘之心。是故不名犯菩萨戒。

若诸菩萨虽经殑伽沙数大劫修行梵行。而起回向二乘地心。应知不名持净戒者。

何以故。满慈子。彼舍净戒波罗蜜多,安住声闻、独觉乘戒。若诸菩萨安住声闻、独觉乘戒不名菩萨。

所以者何。是诸菩萨远离净戒波罗蜜多,无心趣求一切智智。定不能证无上菩提。..........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728.为什么若菩萨起如是心:我当精勤经历应所经历的劫数流转生死后,一定会引道发起一切智智。由起此心,不能证得一切智智?如是期心有何过失?非常重要开示★★★★★
——————————————————————————————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起如是心。我当精勤经尔所劫流转生死。定当引起一切智智。是诸菩萨由起此心。不能证得一切智智。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若诸菩萨心作分限。我当精勤经尔所劫。定当证得一切智智。如是期心有何过失。而不能得一切智智。

舍利子言。..........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



●729.
什么是弃舍诸菩萨法,为菩萨非理作意?非常重要开示★★★★★
——————————————————————————————
时。舍利子复告具寿满慈子言。若诸菩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见有少法,名为作者。当知虽住菩萨法中。而名弃舍诸菩萨法。是为菩萨非理作意。若起如是非理作意。应知名为犯戒菩萨。

时。满慈子便白具寿舍利子言。若诸菩萨不见少法名为作者。是诸菩萨受持净戒波罗蜜多无所违犯。何法于此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为益、为损。

舍利子言。无法于此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为益、为损。若见少法于此净戒波罗蜜多为益为损。当知执取菩萨净戒。

若诸菩萨见有少法于此净戒波罗蜜多为益为损。是诸菩萨不能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若诸菩萨不见少法名为作者。是诸菩萨能正摄受菩萨净戒波罗蜜多。

若诸菩萨受持净戒。回向趣求一切智智。乃名净戒波罗蜜多。

若诸菩萨受持净戒。不能回求一切智智。应知此戒虽得戒名,而非净戒波罗蜜多。或求二乘世间果故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




●730. 
什么名具戒菩萨?非常重要开示★★★★★
——————————————————————————————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随所行施。无不皆用大悲为首。常能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应知是名具戒菩萨。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随所护戒。无不皆用大悲为首。常能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应知名为具戒菩萨。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于诸有情,若打、若骂、诽谤、凌辱、轻弄等事。随所修忍,无不皆用大悲为首。常能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应知是名具戒菩萨。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为欲拔济一切有情、恶趣生死、种种苦恼,随行精进。无不皆用大悲为首。常能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应知是名具戒菩萨。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随起静虑,作是思惟。我应引发殊胜静虑。由斯发起殊胜神通。知诸有情心行差别,说授法药。令脱恶趣生死众苦。又为调伏自身烦恼。与有情类作净福田。堪任引发一切智智。如是思惟随修静虑。一切皆用大悲为首。常能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应知是名具戒菩萨。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四/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一》

 

 

●731.什么是菩萨修诸善巧?非常重要开示★★★★★
——————————————————————————————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随所修行甚深妙慧。皆为于法远离颠倒,得诸善巧。谓蕴善巧。若界善巧。若处善巧。若谛善巧。若缘起善巧。若是处非处善巧

云何名为于蕴善巧。.........

云何名为于界善巧。.........

云何名为于处善巧。.........

云何名为于谛善巧。..........

云何名为缘起善巧。.........

云何名为是处、非处善巧。..........

............
如是菩萨于诸蕴等应修善巧。由善巧故,为诸有情如应说法。令永断灭有情想等。

菩萨如是起殊胜心。为利自他,修诸妙慧。一切皆用大悲为首。常能发起随顺回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应知是名具戒菩萨。当知具足无上净戒。

若诸菩萨欲求无上正等菩提。应勤修习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若诸菩萨以此六种波罗蜜多。回向趣求一切智智。是诸菩萨由此净戒。普胜一切声闻独觉..........

详见《大般若经第十二会戒波罗蜜多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五/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



●732.
什么是第八识所有义趣?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满慈子白舍利子言。我今欲问尊者第八所有义趣,颇见开许。为我解释此义趣耶。

舍利子言。随意发问,我既闻已当为解释。

满慈子言。为即色蕴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色蕴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受想行识蕴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受想行识蕴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即眼处是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为离眼处有第八耶。

舍利子言。不也具寿。

满慈子言。..........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




●733. 
为什么先说有第八识,而后又说不见第八乃至一切智智~岂不是前后矛盾吗?非常重要开示★★★★★
——————————————————————————————
舍利子言。若于诸法平等性中。以如实智知平等性,证平等性。由此智故,所作已息。我于此中不见第八。亦复不见知平等智。此中无我、无我所故。云何于中可相征诘。

满慈子言。云何尊者前后所说非互相违。谓前说言一切第八所有净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今复说言。我于此中都不见有第八及智。

舍利子言。我先所说为初学者。不为已入平等性者。我先所说,欲使有情趣入正法。不为已入平等性者。

我先所说,欲使有情知大乘行,出过三乘。不说诸法平等实性。

我先所说,欲使有情如实觉了佛乘大乘净戒殊胜,故作是说。假使世间一切有情皆具成就第八者法彼所有戒。于发无上正等觉心诸菩萨众初发心时一菩萨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乃至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不说诸法平等实性离我、我所。何所相违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734.云何菩萨有漏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云何菩萨有漏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

舍利子言。声闻独觉无漏净戒。唯求自利回向涅槃。菩萨净戒普为度脱无量有情回向无上正等菩提。是故菩萨所有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

又满慈子。若诸菩萨心作分限饶益有情引发净戒。是诸菩萨所起净戒。不胜二乘无漏净戒。不名净戒波罗蜜多。

然诸菩萨心无分限。普为度脱无量有情。求大菩提引发净戒。是故菩萨所起净戒。能胜二乘无漏净戒。名为净戒波罗蜜多。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



●735.
如果菩萨不能现在发起一切智心,此时的菩萨又叫什么呢?非常重要开示★★★★★
——————————————————————————————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若时菩萨不现发起一切智心。尔时菩萨为名何等。

舍利子言。若时菩萨不现发起一切智心。尔时菩萨名无记心相续而住。

是时菩萨应知犹名具戒菩萨。于菩萨戒未名毁犯。不名弃舍菩萨净戒。

若时菩萨不现发起一切智心。尔时菩萨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是时菩萨舍菩萨地,失自行处。若诸菩萨随尔所时回向声闻或独觉地。是诸菩萨即尔所时于无上乘应知名死。虽非实死而得死名。

如工幻师或彼弟子。执小儿手引上高梯。幻解身支分分堕落。时彼眷属咸谓命终。伤叹悲号生大苦恼。如何此子倏忽灭亡我等亲族无由重见。菩萨亦尔。舍大菩提退住声闻或独觉地,失一切智应知如死。如彼小儿虽不失命而彼亲属起于死想..........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




●736. 
菩萨净戒与诸异生声闻、独觉所有净戒有何差别?非常重要开示★★★★★
——————————————————————————————
又满慈子。于意云何。菩萨净戒与诸异生声闻、独觉所有净戒有何差别。

满慈子言。如是诸戒真如法性实无差别。

舍利子言。如是诸戒真如法性虽无差别。而亦可说有差别相。此差别相应说云何。

满慈子言。如诸菩萨求证无上正等菩提。异生声闻、独觉不尔。如是菩萨所有净戒与彼诸戒说有差别。

舍利子言。由此菩萨所有净戒。胜诸异生声闻、独觉所有净戒。谓菩萨戒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名为净戒波罗蜜多。余戒不尔,是谓差别。

何以故。..........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737.诸菩萨戒除如来戒,于余净戒,若有漏、若无漏,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非常重要开示★★★★★
——————————————————————————————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何缘菩萨摩诃萨众所有净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所有净戒。

舍利子言。菩萨净戒普为利乐一切有情。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异生声闻独觉不尔。是故菩萨所有净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所有净戒。

时满慈子。便赞具寿舍利子言。善哉善哉。如是如是诚如所说。如是赞说菩萨净戒。令菩萨众转复精勤。受持菩萨所有净戒。尊者定应承佛神力说。诸菩萨所有净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所有净戒

尔时佛告阿难陀言。汝应受持诸菩萨众所有净戒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如舍利子与满慈子共所演说。如是演说定不虚妄。假使有取妙高山王上升梵世投之于下。彼适投已发诚谛言。若菩萨戒普胜异生声闻独觉诸净戒者。令此山王虚空中住。言已便住必不堕落。何以故。阿难陀。诸菩萨戒除如来戒。于余净戒若有漏若无漏。为最为胜为尊为高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



●738.
有退菩萨所有净戒,岂难胜耶?非常重要开示★★★★★
——————————————————————————————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有退菩萨所有净戒岂难胜耶。

舍利子言。定无菩萨住菩萨心有退转者。若有退转便非菩萨。如善射师箭不中的。应知彼类非善射师。菩萨亦尔。若不能发一切智智相应之心。虽复勤修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而不回向一切智智。当知彼非具戒菩萨。

又满慈子。若有菩萨修诸功德。不解云何菩萨回向一切智智。而缘声闻或独觉地所有功德。谓是所求一切智智。当知彼类犹得名为具戒菩萨。

何以故。满慈子。彼无菩萨方便善巧,不解回求一切智智。缘二乘地所有功德。谓是所求一切智智,意乐不坏故。亦名为具戒菩萨。

持菩萨戒由有回向一切智心故。得名为持菩萨戒。摄受净戒波罗蜜多。彼于后时若遇善友。能缘真实一切智智。回向无上正等菩提。定当证得一切智智..........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六/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三》
——————————————————————————————




●739. 
为什么若无方便善巧,菩萨宁可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也不为速求而堕二乘地?非常重要开示★★★★★
——————————————————————————————
又满慈子。有二菩萨。俱证无上正等菩提。一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二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迟证无上正等菩提。

具寿当知。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堕声闻或独觉地。若诸菩萨速求无上正等菩提。应知此中容有二事。

一者,若无方便善巧便证实际,堕二乘地。二者,若有方便善巧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如火宅中有众宝聚。有人求宝入此宅中。其人尔时容有二事。

一者,若无方便善巧死于火宅。二者,若有方便善巧持宝而出。

如是菩萨速求无上正等菩提。应知此中容有二事。

一者,若无方便善巧便证实际,堕二乘地,如死火宅。二者,若有方便善巧疾证无上正等菩提,如持宝出。

是故当知宁为菩萨迟证无上正等菩提。不为速求堕二乘地。..........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

 

 

●740.速证实际岂非菩萨方便善巧?非常重要开示★★★★★
——————————————————————————————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速证实际岂非菩萨方便善巧。

舍利子言。速证实际非为菩萨方便善巧。

所以者何。堕二乘地非为方便善巧。等流乃是无方便善巧等流果。退失所求大菩提故。

夫为菩萨求大菩提。饶益有情不求实际。故证实际非巧便果。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
——————————————————————————————



●741.
菩萨于一切有情如何起心而心无差别?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菩萨为但应恭敬菩萨。为亦应恭敬诸余有情。

舍利子言。诸菩萨众应普恭敬一切有情。谓诸菩萨如敬如来。如是亦应敬余菩萨。如敬菩萨如是亦应敬余有情心无差别。

何以故。满慈子。诸菩萨众于诸有情心应谦下。应深恭敬。应与自在。应离憍慢。如是菩萨于诸有情。深心恭敬如佛菩萨。如是菩萨应作是念。我证无上正等觉时。当为有情说深法要。令断烦恼得般涅槃。或得菩提究竟安乐。或令解脱诸恶趣苦。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
——————————————————————————————




●742. 
若一切法皆如幻事,都非实有。云何菩萨回向趣求一切智智而得成立?非常重要开示★★★★★
——————————————————————————————
时满慈子。便问具寿舍利子言。若一切法皆如幻事都非实有。云何菩萨回向趣求一切智智而得成立。

舍利子言。若一切法少分实有非如幻事。则诸菩萨毕竟不能回向趣求一切智智。以一切法无少实有非如幻事故。诸菩萨回向趣求一切智智。如是菩萨有所堪能回向趣求一切智智精勤无倦。皆由了达诸法非实如幻如化有所堪能。当知即是菩萨精进波罗蜜多。..........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

 

 

                                                ●740.是何法业而说堪能?即是精进如何修学如是堪能?非常重要开示★★★★★
——————————————————————————————
满慈子言。如是菩萨有所堪能回向趣求一切智智,精勤无倦。是何法业而说堪能。即是精进如何修学如是堪能。

舍利子言。堪能即是方便善巧之所作业。菩萨要依方便善巧。知一切法皆如幻事。菩萨安住方便善巧。不怖法空,不堕实际。譬如有人住高山顶。两手坚执轻固伞盖。临山峰刃翘足引颈。俯观岩下险绝深坑。伞盖承风力所持御。虽临险岸而不堕落。如是菩萨方便善巧大悲般若力所任持。虽如实观诸法如幻虚妄显现本性空寂。而心都无下劣怖畏。于法实际亦不证入。

何以故。满慈子。是诸菩萨方便善巧。大悲般若力所任持。不怖法空,不证实际。如持伞盖俯峻峰岩观险绝坑无怖无堕。如是菩萨摩诃萨众。被戴坚固甲胄。摄受方便善巧。成就第一圆满净戒波罗蜜多为所依止。虽求无上正等菩提。而不见法已正、当证,应知如是菩萨净戒波罗蜜多。一切皆由方便善巧所摄受故。能至无上正等菩提。如是菩萨方便善巧所摄受故。常不远离所学六种波罗蜜多。是诸菩萨由不远离所学六种波罗蜜多。渐次邻近一切智智。超胜一切声闻独觉。

何以故。满慈子。是诸菩萨专意趣求如无价宝一切智故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
——————————————————————————————



●744.
趣入佛法的菩萨有哪二种?非常重要开示★★★★★
——————————————————————————————
趣入佛法略有二种。

一有菩萨无方便善巧故。虽闻世间种种善法心不贪染。而闻二乘所有功德,心便爱味。由爱味故,精勤摄受。远离所求一切智智。退失无上正等觉心。如彼初人见少价宝虽不贪着。而见多价贪着持还,失无价宝。

二有菩萨有方便善巧故。初闻世间种种善法心不贪染。次闻二乘所有功德亦不爱味。由不爱味,便不思惟。由不思惟,便不修习。既不修习,方便厌舍。

所以者何。此诸菩萨知世善法多诸过患。不能究竟自利利他。障碍所求一切智智。声闻、独觉功德善根。虽出世间而但自利。不能普利一切有情。亦障所求一切智智,故不爱味,亦不思惟。于彼善根不乐修习。由斯超越彼二乘地。勤求无上正等菩提。渐次证得一切智智。

如彼后人,见少价宝及多价宝俱不贪着。渐次深入至极胜处。获无价宝恣意持还。与诸有情作大饶益。如是菩萨方便善巧。既不贪染世间善法。于二乘法亦不爱味。由斯渐次趣大菩提。修多百千难行苦行。供养恭敬无量如来。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至极圆满得一切智。利益安乐无量有情。如无价宝多所饶益。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虽闻二乘种种功德。而能了达皆非究竟。虽能取证,而深厌舍。虽深厌舍,而能巧说。方便饶益彼类有情。令善修行证涅槃乐。

如是菩萨方便善巧。能不摄受二乘功德。精进修行诸菩萨行。趣证无上正等菩提。作诸有情利益安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
——————————————————————————————




●745. 
若诸菩萨住不退位,于何等行不应味着?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满慈子问舍利子言。若诸菩萨住不退位。于何等行不应味着。

舍利子言。彼于六种波罗蜜多不应味着。

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净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

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六种波罗蜜多。虽应精勤,勇猛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种种空观。

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观。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净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故。

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种种空观。虽应精勤,勇猛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真如等观。

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诸法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观。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净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真如等观。虽应精勤,勇猛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诸缘起观。

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无明灭故行灭、乃至生灭故老死灭观。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净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诸缘起观。虽应精勤,勇猛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彼诸菩萨不应味着诸圣谛观。

何以故。满慈子。若深味着苦、集、灭、道四圣谛观。心便杂染,不能如实利乐有情。亦复不能严净佛土。由斯经久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故彼菩萨应作是念。我于如是诸圣谛观。虽应精勤,勇猛修习,时无间断,如救头然。而于其中不应味着。

又满慈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七/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四》

 

 

 

●746.菩萨于二乘地不应欣赞,亦不厌毁~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世尊告舍利子。汝能如是安住妙智。谓如实知,如是菩萨取着净戒有所毁犯。如是菩萨不取着戒无所毁犯。

时舍利子便白佛言。我信如来、应、正等觉所说妙法起如是智。非我自能作如是说。如我解佛所说义者。诸菩萨众若暂起心。欣赞声闻或独觉地。应知毁犯菩萨净戒。诸菩萨众若暂起心。厌毁声闻或独觉地。应知毁犯菩萨净戒。

所以者何。若诸菩萨欣赞声闻或独觉地。便于彼地心生爱着。不能趣求一切智智。于菩萨戒有所毁犯。

若诸菩萨厌毁声闻或独觉地。便于彼地心生轻蔑。即障所求一切智智。于菩萨戒有所毁犯。

是故菩萨于二乘地。不应欣赞亦不厌毁。

若诸菩萨于二乘地。心不恭敬或生爱着。当知皆是行于非处。

若诸菩萨行于非处。应知名为犯戒菩萨。亦名取着净戒相者。不能证得一切智智。

是故菩萨于二乘地。但应远离,不应赞毁。若诸菩萨于二乘地不远离者。定不能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

复次世尊。..........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八/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五》
——————————————————————————————



●747.
烦恼于诸菩萨有大恩德,谓能随顺一切智智~非常重要开示★★★★★
——————————————————————————————
若诸菩萨缘五欲境起味着心,虽复名为非理作意,而不甚碍无上菩提。

所以者何。非理作意堕烦恼数。由彼烦恼令诸菩萨受彼彼生。若时若时诸菩萨众于彼彼趣受彼彼身。尔时尔时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余无量无边佛法渐学圆满。若时若时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及余无量无边佛法渐学圆满。尔时尔时是诸菩萨。渐得邻近一切智智。

是故世尊。我谓烦恼于诸菩萨有大恩德。谓能随顺一切智智。

若诸菩萨能观烦恼,能助引发一切智智。于菩萨众有大恩德。是诸菩萨应知已证于一切事方便善巧。如是菩萨应知安住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应知如是诸菩萨众。于菩萨戒无所毁犯。亦不取着菩萨净戒。..........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八/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五》
——————————————————————————————




●748. 
菩萨如何思维?如何回向?如何成就方便善巧?~非常重要开示★★★★★
——————————————————————————————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净戒波罗蜜多作是思惟。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有情。由我所住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增上威力。无净戒者皆得净戒。有恶戒者皆得远离。由我所学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增上威力。摄受如是诸有情类。皆得殊胜利益安乐。是菩萨摩诃萨当知成就方便善巧。

若时若时以自净戒波罗蜜多。回施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有情。尔时尔时所住净戒波罗蜜多渐次增长。若时若时所住净戒波罗蜜多渐次增长。尔时尔时复能摄受无量净戒波罗蜜多。若时若时复能摄受无量净戒波罗蜜多。尔时尔时复能摄受无量无数微妙佛法。由斯疾得一切智智。

又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安住净戒波罗蜜多作是思惟。十方无量无边世界无量有情。由我所住菩萨净戒波罗蜜多增上威力。未发无上菩提心者皆能发心。已发无上菩提心者皆永不退。若于无上正等觉心已不退者。速能圆满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方便善巧。

缘诸菩萨回施净戒波罗蜜多。若时若时回施净戒波罗蜜多。尔时尔时能不远离一切智心。若时若时能不远离一切智心。尔时尔时渐次邻近一切智智。是菩萨摩诃萨由此善根增上威力。复能摄受无量净戒波罗蜜多令渐增广。亦能摄受无量无数微妙佛法令渐圆满。

又舍利子。.........

.........

.........如是菩萨安住净戒波罗蜜多,回施有情,所获福聚种种差别。..........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八/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五》

 

 

●749.如是菩萨云何应知?如是菩萨经几劫数当得出离?如是菩萨发趣大乘已经久如?~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如是菩萨云何应知。如是菩萨经几劫数当得出离。如是菩萨发趣大乘已经久如。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应知如是菩萨能以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教诫教授诸有情类。令发无上正等觉心。无倒修行诸菩萨行。疾证无上正等菩提。与诸有情作大饶益。

应知如是菩萨能以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为诸有情回向愿得一切智智。

谓作是念。愿我回此所修布施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悭贪者皆能布施。

愿我回此所修净戒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犯戒者皆得净戒。

愿我回此所修安忍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嗔忿者皆得安忍。

愿我回此所修精进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懈怠者皆得精进。

愿我回此所修静虑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乱心者皆得静虑。

愿我回此所修般若波罗蜜多,施诸有情。令恶慧者皆得妙慧。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如是菩萨回己善根施有情类。经几劫数修行大乘当得出离。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如是菩萨回己善根施有情类。五百大劫修行大乘当得出离。

又舍利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八/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五》
——————————————————————————————



●750.
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深心欢喜相续住者。是诸菩萨当知已久发趣大乘~非常重要开示★★★★★
——————————————————————————————
时。舍利子复白佛言。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应生欢喜。所以者何。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生欢喜者。定不舍离诸佛世尊。诸佛世尊亦不舍彼。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经一昼夜深心欢喜相续住者。是诸菩萨当知已久发趣大乘。

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经二昼夜深心欢喜相续住者。是诸菩萨当知复久发趣大乘。

若诸菩萨闻说如是波罗蜜多相应法教。经三昼夜展转乃至经七昼夜。深心欢喜相续住者。是诸菩萨当知更久乃至甚久发趣大乘。..........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八/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五》
——————————————————————————————




●751. 
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不弃舍一切有情,其心平等,住一切法平等性中~非常重要开示★★★★★
——————————————————————————————
尔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甚奇如来应正等觉。于诸菩萨皆不弃舍。

尔时。佛告舍利子言。汝谓如来、应、正等觉唯不弃舍诸菩萨耶。汝今不应作如是见。

何以故。舍利子。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不弃舍一切有情。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深愍念一切有情。于诸有情常作是念,以何方便令彼有情于生死苦速得解脱。

又舍利子。汝等当知,诸佛世尊其心平等。如于佛所起纯净心。安住慈悲与乐拔苦。如是愍念一切有情。平等欲令离苦得乐。

又舍利子。若诸如来、应、正等觉。于诸佛所住别异心。于诸菩萨住别异心。于诸独觉住别异心。于阿罗汉住别异心。于不还者住别异心。于一来者住别异心。于预流者住别异心。于随法行住别异心。于随信行住别异心。于外五通住别异心。于诸成就别解脱戒住别异心。于诸成就十善业道住别异心。于诸成就十恶业道住别异心。于旃荼罗补羯娑等住别异心。则诸如来、应、正等觉心有差别,随欲而行。应非如来应正等觉。

又舍利子。..........

详见《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五百八十八/第十二净戒波罗蜜多分之五》

 

 
 
更多>同类基础

推荐图文
推荐基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