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珠  法会  佛教  生活  佛教文化  佛事  文化  佛像  菩萨  阿难 

佛教“神识造三界”和外道“上帝造世界”

   日期:2015-04-24    
 佛教说三界一切法、众生等,皆是“心”“阿赖耶识”“真如”“如来藏”“法性”所造,外道说是“上帝”所造,这里面有什么不同!先不谈和外道辩论,我们佛弟子先要明白佛经是怎么说的:

-------------------------
一、三界唯心造,唯识所变。

1,阿赖耶识造三界的教证:

a,佛教早期的经典《法句譬喻经》说:

识神造三界  善不善五处
 阴行而默至  所往如响应
 色欲不色有  一切因宿行
 如种随本像  自然报如影 .....

此处的“神识造三界”的“神识”,就是阿赖耶识,早期的经典,尤其是佛初转法轮的经典,不说阿赖耶识的时候,都是以神识代替阿赖耶识的。不是其余的七转识造三界。阿赖耶识是如何造三界的下文再说!

b,《大乘密严经》佛云: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c,《大乘阿毗达磨经》说:

“(阿赖耶识及其染净种子,为)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

d,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因缘力故,内变有身根(有情众生的五蕴色身),外边为器(宇宙器世间),以自所变,为自所缘”

三界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所生,故云万法唯识。

2,真如能生一切法的教证:

佛第二转法轮所说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 (卷569) 

真如名为无异无变无生无诤,自性真实,以无诤故说名真如。如实知见诸法不生。诸法虽生真如不动。真如虽生诸法而真如不生。是名法身。

《大乘入楞伽经》偈颂品第十之初: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修多罗中诸广义故,而说偈言:
显示阿赖耶,殊胜之藏识;离于能所取,我说为真如。
蕴中无有人,无我无众生;生唯是识生,灭亦唯识灭。

----------可知:真如是阿赖耶识显示的法,没有可以离开识的真如存在。故大般若经所说的真如能生万法,和阿赖耶识能生万法,是一个意思。此处的真如和阿赖耶识是相通的。

不可以以为真如也生万法,阿赖耶识也生万法,就以为阿赖耶识和真如是两个,如此则佛法就不是不二法门了!

3,三界唯心的教证:

a,《大方广佛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心”如工画师 能画诸世间(宇宙器世间皆是“心”画(造)出来的)
 五蕴悉从生  无法而不造(人的五蕴也是由“心”所生,乃至没有一法不是“心”造出来的)
 如心佛亦尔  如佛众生然(不论是诸佛的种种无漏有为法--报身(他受用身、自受用身)、化身、自住的净土,都是“心”造出来的,凡夫众生也是如此)
 应知佛与心  体性皆无尽
 若人知心行  普造诸世间
 是人则见佛  了佛真实性
 心不住于身  身亦不住心
 而能作佛事  自在未曾有
 若人欲了知  三世一切佛
 应观法界性  一切唯心造

b,《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八: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一切凡夫。亲近善友。闻心地法。如理观察。如说修行。自作教佗赞励庆慰。如是之人能断三障速圆众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处《华严经》所说的“心造三界”的“心”就是阿赖耶识。《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佛言:

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

可知,华严经所说的三界唯心的“心”,就是阿赖耶识心。

因此,三界唯心和万法唯识是一回事!

4,诸经复又说如来藏能造五蕴色身和世间。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

《占察善恶业报经》佛云:

“如是数相者,显示一切众生六根之聚,皆从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一实境界而起;依一实境界,以之为本。所谓依一实境界故,有彼无明,不了一法界,谬念思惟现妄境界,分别取着集业因缘,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内六根故,对外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以依六识故,于色声香味触法中,起违想、顺想、非违非顺等想,生十八种受。”

《楞严经》卷2,佛云:

“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华严经》卷24亦云:

“如来藏身不生不灭,善巧方便普现世间。”

依照《入楞伽经》(卷7) 

佛告大慧……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过离于我过自性清净。余七识者。心意意识等念念不住是生灭法。

依照《大乘密严经》 (卷3) 云:

“ 佛说如来藏   以为阿赖耶  
  恶慧不能知   藏即赖耶识  
  如来清净藏   世间阿赖耶  
  如金与指环   展转无差别。”

可知,如来藏仅仅是阿赖耶识的另一个名词,由此可知:真如能生诸法,心能造三界、神识造三界、阿赖耶识如来藏造三界,都是相通的,各经的侧重点不一样,所使用的名词也不同(如心、真如、法身、阿赖耶识、如来藏、神识、法性等等),但是佛理是相通的。不相违背的。

二、阿赖耶识是如何造三界的。

每一个世界,包括器世间和众生。那么构成器世间和有情的色身的最小微粒是什么呢?依佛教的认知来说,构成器世间、众生的色身的基本元素是“四大种”--地、火、水、风。其中,地大种,是指器世间的物质中,具有坚硬性质的元素;水大种,是指器世间的物质中,具有湿润性质的元素;火大种,是指器世间的物质中,具有温热性质的元素;风大种,是指器世间的物质中,像空气一样具有流动性质的元素。四大种,简称四大,一切色法,包括器世间、一切有情的色身都是由此四大所组成。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利等是水大;温度暖气是火大;呼吸是风大。由于四大遍及于一切色(物质)现象之中,所以现代科学所说的物质,佛经称之为“四大种所造诸色”。

组成四大种的最小微粒,佛教称为“极微”,旧译“邻虚尘”。此四大种之极微,皆是圆形,类似现代科学所说的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关于极微的体积大小,《俱舍论》卷十二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七极微为一微量,七微量为一金尘,七金尘为一水尘、七水尘为一兔毛尘,七兔毛尘为一羊毛尘,七羊毛尘为一牛毛尘,七牛毛尘为一隙尘,七隙尘为一虮,七虮为一虱,七虱为一麦,七麦为一指节,三指节为一指,二十四指横布为肘,竖积四肘为弓,竖积五百弓为一俱卢舍,一俱卢舍许是从村至阿练若(阿练若又译为阿兰若,指离开市井的安静处,后代指寺院)的路程,八俱卢舍为一逾缮那(逾缮那,旧译为“由旬”,一由旬据推算,大约是四十里许)。

极微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极微不可再分,再分下去就是虚空了。佛教概说极微--邻虚尘与现代物理学所说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基本粒子不尽相同, 佛法所说的邻虚尘牵涉虚空与四大极微边际,也牵涉到本识阿赖耶识心与物质互相间的关系,不只是单纯的物质色法,故二者不尽相同。

四大极微本来不生,亦永不灭,但是它们的存在方式可以改变。类似科学所说的“能量不灭定律”--能量不会消失,可以从一种形式变成另外一种形式。四大种之极微虽然不生不灭,但是四大极微并不是外于根本心阿赖耶识存在的法。四大极微,是有情众生的本心阿赖耶识所变现出来的法,是依有情众生的本心而具有常住不坏性,本心阿赖耶识常住不灭,故所变现出来的四大极微也是常住不灭,因此可以不断的被无量劫中流转的众生所摄取,来制造色身和器世间。
有一类外道以为器世间、人体都是由四大极微组成的,“物质决定意识”,以为人们的“心”也是依四大极微所成的色身而有--刀的锋利是依刀而有的,没有刀就没有刀刃的锋利,以为色身坏灭以后,“心”也会随之归于断灭,所谓“人死如灯灭”,以为人就是一世,没有能去至后世者,此即是典型的唯物主义的断见论。

阿赖耶识是心,心体无形无色,是如何造色的呢?宇宙器世间和有情的色身都是由四大极微组成的,那么皆具圆相的四大极微是如何形成器世间及色身的呢?

地水火风四大极微原素,皆是同等大小的圆相,如沙子,本来是不可能随意聚集成雕塑(沙雕)的;但是,如果借助胶水、支架等辅助物,就能粘合成各种雕塑。

四大微尘和根本心阿赖耶识,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本心阿赖耶识具有一种功能(大种性自性),法尔如是,能团聚四大微尘成有情的色身和器世间。

如求那跋陀罗所译的《楞伽经》卷二所云:

具有共业的有情之阿赖耶识,共同执持地火水风四大极微,团聚成他们共同居住的器世间:共业有情的阿赖耶识中藏有“断截色妄想大种”,故于虚空形成山河大地石砾沙土等;共业有情的阿赖耶识中藏有“津润妄想大种”,故山河大地有种种水,滋生草木;共业有情的阿赖耶识中藏有“堪能炎盛妄想大种”,故有堪能烧燃之种种物性;共业有情的阿赖耶识中藏有“飘动妄想大种”,故有大地气流飘动等。共业有情如是早就了他们共同生活的器世间,并在器世间造作各种善恶业,又种下了后有的种子。当劫火来临,世界毁坏时,器世间的物质四大分解,碎如微尘,散于虚空,当因缘成熟的时候,造有共业的有情众生,又会将这些微尘团聚起来,形成新的器世间。

有情众生的色身,也是如此,当人死后,阿赖耶识又去投胎住于胎中的时候,阿赖耶识能吸取母体的四大种物质(营养),根据过去生的所作的善恶业所产生的业力,来制造来世的色身,并能执持色身的生长,当色身成长,五根完具的时候,就会出生,出生以后就会又经历成长、衰老、死亡。当人死亡的时候,阿赖耶识就会舍离色身,色身离开阿赖耶识的执持,就开始毁坏,身中的四大就会分解:地大还归于地,水大还归于水,火大还归于火,风大还归于风。当来世受生时,又藉父母缘,摄受四大种,令色身成长、出生,于是再次经历成长、衰老、死亡的过程。有情众生的生死就是不断重复此一过程。

不论色究竟天的的天人的一万六千由旬的高大色身,还是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的细菌的微小色身,都是他们各自的阿赖耶识,根据自己过去世善恶业的业力来造出来的。


三、阿赖耶识、法身、如来藏、真如、神识、心和所造的三界的关系!


阿赖耶识、法身、如来藏、真如、神识、心和所造的三界的关系就是非一非异的关系!
如阿赖耶识所造的色身,阿赖耶识遍于所造的色身,并执持色身,所以才有生命的存在,故《解深密经》心意识相品第三,佛言:

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

阿赖耶识、法身、如来藏、真如、神识、心在有的经典里面又叫做“空”、“空性”,
《大宝积经》 (卷119) 

世尊。如是法身不离烦恼。名如来藏。世尊。如来藏者。即是如来空性之智。如来藏者。一切声闻独觉所未曾见。亦未曾得。唯佛了知及能作证。

《梵网经古迹记 》(卷1) 亦如是说:

藏识海中转识浪起涌于六处分别六尘。然色声等唯如梦尘。除心行相都无所得。境既即心。心如境空也。迷故生死。悟故涅盘。是以空性名如来藏。

有的法师居士说:分析一个茶杯,由分析分到原子,由原子分解到离子,最后,分到什么也没有了,就是“空性”,这是将小乘的无常空,思维空当成是大乘的空性,严重误会了空性的含意。

因此,《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和空非一非异,这才是佛教的奥妙难解之处!
真如、法身、阿赖耶识、如来藏等遍于所造的法中,此原理早在佛第二转法轮的大般若经就已经说了,不再引用经文!
四,三界唯心和上帝创造了世界的不同。

1,能造色身的阿赖耶识如来藏心在所造的众生身中,上帝凌驾于所造的世界、众生之上。

《解深密经》卷一云:“佛云:‘广慧,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随逐执持故。亦名阿赖耶识,何以故?由此识于身摄受藏隐,同安危义故,亦名为心。’”

如来藏在众生身中,《入楞伽经》卷三云:

“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瞋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 

《央掘魔罗经》卷4:

佛告文殊师利:“若男子女人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如来之藏,自当得度,我当作恶。’若如是作恶者,为佛性得度耶?不得度耶?如上所说彼调伏子实有王性,而不得度,所以者何?以多放逸故。佛性不度亦复如是,以彼众生多放逸故。一切众生为无佛性耶?实有佛性……”

《大方等如来藏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次善男子。譬如贫家有珍宝藏。宝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无语者。不能开发此珍宝藏。一切众生亦复如是。如来知见力无所畏。大法宝藏在其身内。不闻不知耽惑五欲。轮转生死受苦无量。是故诸佛出兴于世。为开身内如来法藏。彼即信受净一切智。普为众生开如来藏。无碍辩才为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观诸众生有如来藏。故为诸菩萨而说此法。

故一切众生个人有个人的阿赖耶识如来藏住于色身之内,和五蕴非一非异,和合运作。当人死后阿赖耶识集藏了业种,又离开人体,再去投胎,又造出来世的五蕴色身,承受业报。此一切众生皆有的如来藏,即是因地的法身,在凡夫没有成佛以前,就已经具足了成佛的功能,故和诸佛是平等的,故华严经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而上帝所造三界和众生,是有一个高高在上的万能的神凭自己喜好来主宰一切,所有三界、众生都是这一个神造的,并受神支配的。这和佛教的阿赖耶识不同,阿赖耶识一切众生,每人有自己唯我独尊的神识——阿赖耶识,由此识依据也力造来世的器世间和五蕴色身。和外道的神是不同的。



2,能造色身的阿赖耶识如来藏心、真如、法身和所造出来的色身、器世间非一非异,上帝和所造的世界、众生是截然分开的。上帝有自己的身体,上帝所造的世界、众生有各自的身体、色体。



3,阿赖耶识如来藏所造的三界的方式和上帝造三界的方式不同。

阿赖耶识是根据所集藏的业种来造。如干了诽谤正法的大恶业的人,死后业种流注时候,就造出地狱身来受报,当有大善业的时候,就造出天界身体来受报。
阿赖耶识造色身和宇宙器世间的原理,如上所述。

这和上帝制造亚当夏娃的过程完全不同。

4,外道的上帝是戏论,佛教的阿赖耶识如来藏,是真实可证的法。

《大乘密严经》佛云:


阿赖耶识亦复如是,是诸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杂染。菩萨证已,断诸习气,乃至成佛,常所宝持。



“阿赖耶识恒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


五,如何破外道的上帝造人、造世界的邪说!


上述原理很难和外道说清楚,这些外道对于佛教,连基础的信仰都没有,不入信位,就是说了他们也不承认!因为无法将阿赖耶识造三界的过程拿出来给他们看!破他们,就要用摩尼宝所喜欢的中观,用中观的破外道的“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来破!但是不能用中观来破阿赖耶识造三界!

阿赖耶识造三界是佛所说,是真理,不同于外道的上帝造三界,故不能用中观来破!


由上述可知,外道因为无明,不知道有如来藏、神识造三界,所以将一切众生皆具的如来智慧德相——真如、阿赖耶识、法身、如来藏、心----一切众生本具的功能,推给了上帝!


附录:《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第十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余

佛告慈氏。菩萨摩诃萨有七种事。能得如是不可思议无尽法门。谓因无尽有情界无尽大悲无尽妙用无尽法门无尽。坏生死魔故智无尽故。如是般若波罗蜜多。无行无相无生无灭。菩萨于一切法应如是知。佛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会中有一外道名微末底。即从座起而白佛言。世尊佛说一切诸法本来不生自性清净此义不然。自在天常而是一切万物父母。能生诸法能造能作安立世间。复有说云神我能生一切诸法。然此我者住于心中犹如拇指。复有说云一切诸法从和合生。云何今者乃说无生。


尔时薄伽梵告微末底。汝所问者随汝意答。断汝疑心应当谛听。如汝所说自在天常。能生一切所生万物。应同一性悉亦是常。若谓所生前后变易非常住者。理亦不然。用不离体应是常住。体不离用应非常故。自在常者生应常生。云何有时或生不生。既不常生云何是常。以是义故同彼所生定是无常。所生既多亦非是一。若是一者应无差别。万类区分如何是一。又自在天能生一切无有慈悲。若有慈悲应令有情。悉生人天常受快乐。云何令诸有情受于八苦。生三恶趣受种种苦。若有慈悲云何自生自立自害。能自在天是一是常。所生一切应无变易。云何异类生灭无常。五趣之中受兹不净。譬如见果即知其因。当知自在非常非一。若言妙好是自在作。粗鄙不善毕舍遮为。如是之言亦不应理。善由自在恶由舍遮。善恶相违何名自在。又诸有情作恶人多修善者少。即毕舍遮鬼胜自在天。又诸有情所作善事。自在处分。所作诸恶。鬼所教者。汝诸弟子恒作是言。为善生天恶堕地狱。若生天堕狱由造善恶。云何言彼自在作耶。譬如国王使人宣令赐财授职。但言王赐终不言是宣教命人。又如国王使人断命。但言王杀不言魁脍。是即造善归自在天。若造诸恶毕舍遮受。有情何故受苦乐耶。以是当知大自在天。决定不能造作一切。若言一者有情何故。能生无量善恶心耶。以是故知亦非是一。若言一切由自在天。即应纯善何有恶耶。如人有时于多人所。作诸恶事即是恶人。若众生恶由自在者。世间咸谓地狱罪人自作恶业。汝独云何推自在耶。又如有人谤他作恶得无量罪。汝谤自在获罪亦然

复次微末底自在造作过失如前。神我过失倍过于彼。若我是常能造作者。此身去住应得自由无人能害。云何号哭而惧死耶。若我是常应能忆念。过去造业受诸苦报。故于今生不应造恶。又我常者即应自在。舍于衰老恒受少壮。如脱故衣更着新好。云何而有老病死耶。以是当知我非作者

复次微末底我观诸法。亦非和合因缘所生。所以者何因无生性。因若有生不应待缘。缘无生性亦复如是。若说因缘我能和合此亦不然。如二盲人各别行住不能见色。设令同住不见亦然。当知神我和合因缘亦不能生。若能生者应是无常。有作用故。如所生果定是无常。以是当知离所生外无别能生。或说五大极微是常能生诸法。此亦不然。犹如水米和合成酒饮即令醉。如是醉力不从外来。非水中出亦非米出。水米和合转变而生。一切诸法无有作者。亦无有我而为因缘。所以者何大地虚空。水火风界当知亦尔。岂无情物生有情耶。一切诸法假有实无。非自在天亦非神我。非和合因缘五大能生。是故当知一切诸法。本性不生从缘幻有。无来无去非断非常。清净湛然是真平等。尔时薄伽梵而说偈言


 一切有为法  如讫闼婆城
 众生妄心取  虽现非实有
 诸法非因生  亦非无因生
 虚妄分别有  是故说唯心
 无明妄想见  而是色相因
 藏识为所依  随缘现众像
 如人目有翳  妄见空中花
 习气扰浊心  从是三有现
 眼识依赖耶  能见种种色
 譬如镜中像  分别不在外
 所见皆自心  非常亦非断
 赖耶识所变  能现于世间
 法性皆平等  一切法所依
 藏识恒不断  末那计为我
 集起说为心  思量性名意
 了别义为识  是故说唯心
 心外诸境界  妄见毛轮花
 所执实皆无  咸是识心变-----------佛在前文破外道的上帝造三界,于此处开示正确的臧识变生三界观点!
 色具色功能  皆依赖耶识
 凡愚妄分别  谓是真实有
 睡眠与昏醉  行住及坐卧
 作业及士用  皆依藏识起
 有情器世间  非由自在作
 亦非神我造  非世性微尘
 如木中火性  虽有未能烧
 因燧方火生  由此破诸闇
 展转互为因  赖耶为依止
 诸识从彼生  能起漏无漏
 如海遇风缘  起种种波浪
 现前作用转  无有间断时
 藏识海亦然  境界风所动
 恒起诸识浪  无间断亦然
 如酪未钻摇  其酥人不见
 施功既不已  醍醐方可得
 赖耶妄熏习  隐覆如来藏
 修习纯熟时  正智方明了
 诸识随缘转  不见本觉心
 自觉智现前  真性常不动
 犹如金在矿  处石不堪用
 销练得真金  作众庄严具
 赖耶性清净  妄识所熏习
 圆镜智相应  如日出云翳
 若有修空者  顺空而取空
 观空与色殊  不名真观者
 观色即是空  色空不可得
 此即胜义空  是真解脱者
 客尘无自性  无明妄分别
 实相非有无  众生虚妄见
 犹如日月明  流光能普照
 如来清净藏  具足诸功德
 真妄互相熏  犹如二象斗
 弱者去无回  妄尽无来去
 莲花性无染  出水离淤泥
 菡蓞开敷时  见者皆欢喜
 如来无垢识  永断诸习气
 清净智圆明  贤圣所归趣
 犹如最胜宝  无复诸瑕翳
 轮王为宝冠  常置于顶上
 如来清净藏  永离诸分别
 体具恒沙德  诸佛之法身
 住真无漏界  清净解脱身
 寂灭等虚空  法性无来去
 佛现三界中  不生亦不灭
 此界及他方  湛然常不动
 平等真法界  佛与众生如
 非断亦非常  大悲恒不尽
 诸佛法性身  本觉自然智
 是真胜义谛  唯佛方证知
 自性体无生  牟尼本寂静
 流转诸三有  毕竟归依处
 法无来去相  三世常寂然
 住真三昧者  见彼法界身
 清净不思议  恒沙众德备
 此即无漏界  诸佛之所依
 佛具三种身  体相用平等
 甚深广大性  胜义无差别
 无漏无变易  远离一切相
 烦恼及所知  本性恒清净
 无垢无染着  是真调御师
 性净即涅槃  亦是法身佛
 体备恒沙德  无垢不思议
 六度常圆满  此即萨婆若
 广大无边际  永断于思想
 断习成菩提  具恒沙功德
 于诸法自在  普现诸色像
 大悲清净果  常利一切众
 无漏无分别  愿力皆圆满
 犹如摩尼珠  随色皆能现
 譬如工画师  能画种种相
 所现诸境界  皆是识心变
 众生诸性欲  如来悉能知
 法身恒不动  愿力随缘现
 示现兜率天  降神乘白象
 生处于王宫  出家修苦行
 即诣菩提树  降伏诸魔怨
 成佛转法轮  或现涅槃相
 示现有生灭  真身恒不动
 钝根乐小法  方便说涅槃
 真如法界中  无有涅槃相
 大悲乐饶益  引导于众生
 犹如大商主  诱进诸愚少
 菩萨广大心  咸令入涅槃 


------------------------

此经中佛先批判外道上帝(梵、神)造三界的错误观点,然后说出佛教的阿赖耶识造三界、心造三界的正确观点!

不可以为佛教的阿赖耶识造三界和外道的大梵天造三界,和上帝造世界是一样的,只是将外道的造三界的上帝换成阿赖耶识!
 
 
更多>同类基础

推荐图文
推荐基础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