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沉香  佛像  香文化  禅茶  古代  佛具  法器  佛珠  佛教  檀香 

民间信仰中的烧头香

   日期:2013-01-26    
 
头香,亦称头炉香,即凌晨在神佛像前,信徒为表虔诚而焚烧的第一炷香。烧头香是我国的一种民间习俗,源远流长,直到今天还普遍存在,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仰因素,从中可以窥见信徒的独特心理和信仰观念。
中印之烧香习俗古已有之
烧香之俗,在中国古已有之。最初起源于早期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大致说来,烧香可分为祭拜神灵的祭祀烧香和日常生活烧香。祭祀烧香发展到后来,无论敬神拜佛、供祖宗、敬各路鬼怪,都要烧香。且庙里要烧,家里也要烧。由于祭祀神灵日益成为烧香的主要作用,所以今人所谓烧香,主要是敬神拜佛。
佛教诞生以后,便以烧香用于迎请、供养佛菩萨之行事中。佛典中有很多经文都说明了在迎佛仪礼中有烧香之礼。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的烧香习俗也传入中国,并对中国佛教与民间的烧香习俗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烧香的种类很多,并随着佛教发展时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因为在佛家看来,烧香礼佛的真实意义和目的在于表达对佛祖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俱足,心想事成。在烧香人看来,可以通过烧香与神灵心灵相通,将自己的心愿传达给佛祖,使自己心想事成。因此,在佛家又有“香为佛使”之说,即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故称为佛使。
中土之烧头香习俗
烧头香是随着烧香习俗的盛行逐渐发展起来的。关于其最早记载,可见于宋代。《东京梦华录》卷八《六月六日崔府君生日》记载了农历六月初六唐时人崔府君生日时,民众在京城中的崔府君庙祭祀他的情况。从“在庙止宿,夜五更争烧头炉香”,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神的虔诚和敬仰,也可以据此推测,烧头香在宋以前就应该比较流行。同时还表明了在宋代,烧头香主要是在道教或民间信仰的道场中。所以烧头香很可能最先出现在世俗或道家的神灵崇拜中,它应该属于一种民间信仰习俗。
还有两个在东岳大帝庙烧头香的例子则体现了烧头香的实际功用。宋代《异闻总录》记载的韩元英因未烧到头香而卒的故事及元人郑廷玉杂剧《看钱奴》中周荣祖夫妇烧头香而得到了儿子的消息并找回了属于自己家的财宝的故事,都反映了民间信众认为,烧头香不仅能表现一个信徒的虔诚,还可以将自己的心愿第一个传达给神灵,使神灵能够感应,实现自己的愿望。当然有些人烧头香是因为他做了亏心事,期盼通过烧头香来祈求神灵的护佑。
佛典中也有“头香”一词,不过其含义却是一种香的名称,如乳头香、牛头香等,但关于烧头香的记载很少。烧头香的习俗,后来渗透到佛教寺院,这应该和佛教的中国化是分不开的,因为许多中国本有的习俗都渗透到了佛教信仰当中。而现在的烧头香中又以除夕之夜抢烧农历新年头香为主。近年来,各地佛寺还相继拍卖第一炷香的进香权,盛况空前。今人黄宗英《小木屋》也有言:“都说烧头香的人有福了”,并在文中记载了除夕烧头香的盛况。
烧头香的原因
烧头香从形成到现在依旧传承不衰,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特定习俗,并在一些节日尤其是春节十分流行,这与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宗教心理有很大关系。
对于中国人的宗教心理,许多学者都有所研究。梁漱溟先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说:“中国人宗教意味淡薄,中国文化缺乏宗教。”季羡林先生也曾说:“汉族不能算宗教性很强的民族。”然而我们却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不管是佛教的菩萨,还是道教的玉皇大帝,不论是自家的灶王爷,还是村口的土地公,都是老百姓崇拜的对象,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极其少见的。可以说,中国人的心中不是没有宗教,而是在他们心中,佛教、道教及民间宗教的神灵都是一回事,他们常常模糊对待,不去区别,也不想去分别,只要能保佑自己,能给自己带来好运,不管是哪路神仙都要礼敬到。所以国人的宗教信仰往往不是出于对崇拜对象的虔诚信奉和超自然力量的真挚信仰,更多地表现为一种世俗功利目的。对此,费孝通先生有言:“我们对鬼神也很实际,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消除灾祸。我们的祭祀有些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对我们的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 这段精妙的描述十分敏锐地击中了中国人敬神拜佛的深层心理。信众认为,除夕烧头香,可以得到平安顺利的一年,这给人们带来很大的心理慰藉。
可以说,烧头香一是可以表现信众的虔诚,二则会为信众带来好运和福气,使他们的心愿及早传达给神灵,实现自己的愿望,得到神灵的极大保佑。而对于现代人来说,追求好运和吉利仍然是永恒不变的主题。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