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沉香  佛像  香文化  禅茶  古代  佛具  法器  佛珠  佛教  檀香 

禅门宜默不宜喧

   日期:2015-07-14    
 
 
    禅宗区别于其他宗派的独特之处即在于不以学经闻教而悟入,而是以“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旨归。禅宗排斥语言文字的教化作用,祖师们在接引弟子时,往往不是苦口婆心地劝导,而足以一种独特的形象暗示,隐喻、反诘或是一种动作,甚至是一种表情来表达无限的禅意,使弟子在无声的教化中明见禅的意境。  
  云门文偃禅师(864—949)是唐代云门宗的创始人,从小依空王寺志澄出家,跟志澄学律数年,对律宗很有研究。睦州(今浙江建德)陈尊宿住龙兴寺时。文偃禅师非常仰慕陈尊宿之名,于是便前往参礼。陈尊宿接人一向以机锋险峻着称,平时经常闭门不出,不轻易接引来参者。文偃来时,陈尊宿看见文偃就关门不让进。文偃敲门,陈尊宿说: “你来做什么?”文偃说: “我有事不明白,来求你开示。”陈尊宿拉开了门,文偃正准备进,陈尊宿又把门关上了。一连三日都是如此。第三天,陈尊宿再打开门,文偃急步抢入,陈尊宿一把抓住文偃:“快说!快说!”文偃刚要张口,陈尊宿一把又把文偃推出了门,在关门时夹住了文偃的脚,文偃刹那开悟了。  
  文偃禅师开悟之后,到福州跟随雪峰义存禅师多年,得到义存禅师的禅法真传。后又到岭南为灵树智圣禅师的首座。经三十多年,后层云门山弘法,开创云门宗。  
  云门文偃禅师作为云门宗创始人,面对别人向他求法,他默然不语,仅以微笑示之。文偃禅师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他认为禅的真谛并不在于语言文字的讲说,如果以讲说来引领别人开悟,便与其“直指人心”的宗旨相背离了。他默然不语的形象就是在告诉习禅者,修禅不能心向外求,而要从观照自心中下功夫。这种不言之中却蕴含着深深的禅意。  
  文偃禅师反对直接以言句教化学徒。文偃禅师指出,大道触目现前,参禅者却舍此他求,殊不知“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真如佛性如同满月,乾坤六合都沐浴着它的光芒,条条大路都通达了悟之境。只要悟入任何一则法门,都可立地成佛。可人们偏不脚踏实地,心神散逸,利舌巧口,沉醉于禅机问答,以致于不得其门而入。殊不知祖师悟达的禅悟极境,是“门掩落花春鸟啼”的静谧内敛、生机远出的内证境界。  
  “禅门宜默不宜喧”现已成为禅门教化弟子所展现的一种方式。禅宗祖师教化弟子时,并不是从言教和言语上来启示,更不在于弘法场面的盛大。他们往往是通过一种不明确说出的方式,让弟子们能够心有灵犀,达到通达禅师意旨的目的。他们教化弟子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都殊途同归,在于启示弟子明心见性。在教化弟子的具体方法上,他们也会采用暗示、隐喻、反诘、动作等多种方式。  
  所谓暗示就是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通过暗示的方式,使弟子能够放弃对教理名相的执着,从而能够从观照自心中触缘开悟。  
  隐喻也是禅林中常用指示修证的方式。隐喻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把某事物比喻成和它有相似关系的另一事物。通常也叫暗喻。在禅宗公案中,隐喻通常用看来平时习见的话语或事物表示另外一种佛法深意。如《景德传灯录·马祖传》中云: “百丈问:如何是佛法旨趣?师云:正是汝放生命处。”这里马祖道一禅师借用安身立命之处比喻佛法深旨。  
  反诘也是禅门启示弟子的方法。反诘也就是反问,即当事人反过来对提问人发问。有许多禅宗祖师通过反问的方式截断禅子的妄见情思,从而使他们在言语道断,心思路绝中开悟。
 
 
 
更多>同类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