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文化  厦门  佛教  佛像  禅寺  菩萨  宁禅寺  佛事  台湾  北京 

佛寺文化:北京历代的皇家佛寺

   日期:2015-02-09     作者:佛友网    

  北京作为帝王之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许多帝王与佛教的故事。佛教从传入中国一始就和历代帝王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北京城作为首都则更显现出这一特点。
  北京城佛教与帝王的因缘最早可以追溯至东晋十六国时期石勒和石虎对佛教的崇奉,之后有隋文帝建造舍利塔、白带山云居寺刻经,唐太宗建造悯忠寺(现法源寺)、和平寺,武则天建造大云寺等。从辽代开始,北京成为都城,此后的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优礼名僧,广做佛事,兴建佛寺,刊刻佛经,从而使北京地区的皇家佛寺得到了繁荣发展。
  金章宗完颜璟在执政期间(1190—1208)于金中都(中都遗址位于现北京城西南角广安门外一带)郊外的西山修建了八大行宫,称为西山“八大水院”。对“八大水院”的一种说法是:1.圣水院——位于凤凰岭,建有黄普寺;2.香水院——位于妙高峰山麓,建有法云寺;3.金水院——位于阳台山,建有金山寺;4.清水院——位于阳台山南麓,建有大觉寺;5.潭水院——位于香山山坡上双井,建有香山寺;6.泉水院——位于玉泉山麓,建有芙蓉殿;7.双水院——位于石景山双泉村北,建有双泉寺;8.灵水院——位于樱桃沟村北部,建有仰山栖隐寺。
  八大水院具备两大特点:第一,任何一座水院,几乎都建有一座佛教的寺庙;第二,这八座庙宇都有泉水,故称其为“水院”。这些特点说明金章宗将避暑休闲与修心养性,甚至参禅拜佛紧密联系在一起,有可能这八处行宫是在原有寺庙基础上扩建而成,也有可能是由金章宗重新选址始建的。这些寺院与水的紧密结合,也是佛教崇拜的一种表现。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山与寺的结合,构成了宗教与自然的和谐共融,也是金朝统治者尊崇佛教的具体表现。
  对于“八大水院”位置名称的确切程度目前尚未有定论。除以上八处之外,还有人举出潭柘山之山由 云寺、看花台水源头和昌平西南二十余里的驻跸山等等也应算八大水院之列。据研究:大觉寺清水院、金山寺金水院、法云寺香水院应较有定论;黄普寺的圣水院、香山寺的潭水院、玉泉山的泉水院争议也不是太大,但其余的双水院和灵水院则没法完全说准。有人也举出位于温泉东的黑龙潭、凤凰岭的龙泉寺、上方寺,以及石景山区的隆恩寺等,也均建于金代,也有金章宗巡幸的记载,属于当时的八大水院之一也未可知。
  但无论如何,金代皇帝对“八大水院”的创立由此开创了北京西山作为中国佛教寺院集中所在地的时代,也使其中的北京香山成为后世“八小佛教名山”之一。
  除了敕建寺庙,资助重修荒废古寺外,帝王们还在北京的皇宫御苑中大建佛寺与佛堂,尤以明、清两代修建的紫禁城为盛。在紫禁城内有中正殿佛堂区(皇宫佛教中心)、建福宫花园佛堂区、慈宁宫佛堂区、慈宁花园佛堂区、御花园佛堂区、宁寿宫佛堂区以及养心殿东西配殿等,这些佛堂分别提供给皇帝、皇太后、皇后妃嫔们使用。与之相对应,在皇家园林与离宫别苑,北京帝王也大建佛教寺庙。如西苑三海即中海、南海和北海,以及什刹海均有不少佛堂建筑。
  北京著名的什刹海由前海、后海、西海共同组成,在元代是积水潭码头,其得名据考是因为此地原共有十座古刹,故名“什刹海”。据清乾隆年间(1736—1795)绘制的《京城全图》标有寺庙1300余座,在什刹海沿线有90多座。旧京谚云:“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意指北京的寺庙多为敕建,即皇帝下旨兴建。北京是寺庙最多的城市,在王公贵族聚集居住的什刹海地区有如此之多的寺庙,这与上至辽、金、元,下至明、清历代定都北京的皇室权臣信仰佛教有莫大的干系。西海沿线原有净业寺、普济寺、道教的三官庙、真武庙;后海沿线有大藏龙华寺、寿明寺、拈花寺、广化寺、永泉庵;前海旁有火神庙。现已有不少已无法找寻到踪迹。
  与此同时,西山“八大水院”启发了后世的明、清两代帝王,使北京的皇帝都十分重视西郊的帝王之气,在西郊大兴土木,营造了诸多的皇家园林。尤其在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仿效金代“八大水院”在西郊建造了著名的“三山五园”,从而奠定了北京西郊作为皇家休闲游乐圣境所不可动摇的地位。京郊的“三山五园”清漪园(万寿山颐和园)、静明园(玉泉山)、静宜园(香山)、圆明园和畅春园建起了香山寺、大报恩延寿寺(佛香阁)、正觉寺、恩佑寺(恩慕寺)等诸多皇家寺庙。在皇家南苑,即南海子,原建有永慕寺、德寿寺,但南苑诸寺现在均已无迹可寻。
  说到清漪园(即现颐和园)还有一则关于皇帝建佛寺的故事。传说元世祖忽必烈的正宫皇后瓮娘娘很有学问,她辅佐忽必烈治理天下,满朝文武和三宫六院都很佩服。瓮娘娘在重病临终前对忽必烈说:“臣妾死后,盼望陛下把我埋在丹棱北边的那个小山包上。日后会有天子给我看坟。”忽必烈照此安葬了瓮娘娘,从此此山叫作为瓮山,但为了防止有人盗墓,瓮娘娘坟没有在地面上留下任何痕迹。几百年过去了,清乾隆皇帝选定瓮山建造清漪园,并在瓮山上大兴土木,修建宫殿。一日,在半山腰挖地基时,工匠们挖到了一个三尺见方的大地穴,大石门关得很紧密。乾隆命人将门撬开后,将挡门石翻过来一看,上书“你不动我我不动你。”乾隆急忙命人将石头重新砌好,并在这座瓮娘娘坟上修建了佛香阁,把坟压住,这样瓮娘娘的坟没人能动了,乾隆皇帝的江山也就没人能动了,还真是应了“天子看坟”的那句话。这则传说听上去很神,但也说明了早在元代,北京西郊一带颐和园所在的瓮山就是一块风水宝地,不过只是瓮娘娘有先见之明,知道此处早晚会被皇家看上,所以才有“天子看坟”一说罢了。
  除以寺命名的皇家佛寺外,皇家寺庙的另一特征是建有一些诸如“昭”“境”“宫”“殿”“堂”“楼”“洞”“阁”“海”等佛教场所的别称建筑和大量的佛塔。在皇家寺庙的别称建筑中,有香山静宜园的宗镜大昭;西苑三海的西天梵境、小西天、万善殿、承光殿;雍正皇帝舍王宫为寺的雍和宫;紫禁城雨花阁、养心殿仙楼佛堂、慈宁宫大佛堂、咸若馆、宝相楼、吉云楼、梵宗楼、佛日楼、梵华楼和慧矅楼;颐和园佛香阁、智慧海、须弥灵境、乐寿堂、花承阁、宝云阁、转轮藏;静明园华藏海、楞伽洞、华严洞、罗汉洞、水月洞、伏魔洞、观音洞;圆明园已被毁弃的慈云普护、日天琳宇、舍卫城。皇家佛塔建筑有北海永安寺白塔、静明园玉峰塔、静宜园琉璃塔、颐和园多宝塔等诸多形制。除此之外,著名的清朝皇家御苑热河行宫和承德离宫也建有外八庙等诸多佛教场所。
  北京的皇家寺庙不仅留下了许多宏伟建筑,还留下了更多的宝贵文化遗产,营建出不少的世界之最。如北海阐福寺和雍和宫内的整根木雕站佛像堪称世界之最,更有精美绝伦的各式御制佛像皆为倾国之佳作,留芳之绝品。可惜现在只留下了雍和宫的巨佛,阐福寺的佛像则很嘲讽地毁于了清末民初一支很业余的消防队在其大殿内冬日取火的一次失火。
  说起雍和宫,虽正式改为喇嘛庙只有近三百年历史,但其地位却是皇家寺庙中绝无仅有。雍和宫是北京城内规模最大、建筑最豪华的喇嘛庙,也是中原最大的喇嘛庙。明朝时这里曾是太监的官房,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康熙在京城东北的安定门内为皇四子胤禛造了这座富丽的府邸——雍亲王府,28年后这位皇子迁入紫禁城,年号雍正。按规定,皇帝曾住过的地方是“龙潜禁地”,被叫做潜龙邸,且不能随便使用,于是将王府西部大半辟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高僧章嘉呼图克图修行的僧院,东部留作行宫,不久行宫被焚,剩余的一半于清雍正三年(1725)正式改为雍和宫。
  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六世班禅抵京为乾隆皇帝庆祝七十寿辰,在驻京期间共到雍和宫六次,为近300名僧人授了戒。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完善活佛转世制度,乾隆皇帝特制两个金瓶,一个放在西藏拉萨大昭寺,掣定达赖喇嘛和班禅大师转世灵童;一个放在北京雍和宫,用于掣定蒙古、青海等地各大活佛的转世灵童。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抵京并至雍和宫三次作佛事,设坛讲经。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至二月初一雍和宫举行“大愿祈祷法会”,正月二十九、二月初一要跳金铜驱魔神舞。北京民间流传着“男雍和,女红螺”一说,即男子去雍和宫祈愿,女子去红螺寺祈愿最灵。
  北京的佛寺众多与皇家佛寺的兴盛是密不可分的。贵为万人之上的天子皇帝虽然拥有了世上一切的财富和地位,但还是需要精神上的解脱和对来世的祝愿与祈福。因此,北京的皇家佛寺也告诉了我们:物质财富再多,最后人还是需要精神财富来支撑,只有精神上的富足,才是人的终极幸福!
 
 
更多>同类寺院

推荐图文
推荐寺院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