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教文化  佛像  石刻艺术  智者大师  敦煌  佛教  佛教艺术  西魏  大足石刻  张望 

大理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

   日期:2015-07-18    
  【摘要】作为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鸡足山是释迦牟尼佛大弟子迦叶的道场,同时是禅宗的发源地。千百年来受到众多地信众香客顶礼膜拜,是滇西重要的礼佛朝拜场所。在研究中发现,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滞后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佛教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对外宣传和佛教文化传播力度不够,导致知名度缺乏,受众对鸡足山的认知度不足。加之,偏远的地理位置,交通和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进一步的加剧了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危机。为此,针对客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传播的过程中在开发整合自身佛教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四大佛教名山的经验,根据香客游客的心理和需要,开展相关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并综合运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手段,采用灵活的方法对佛教文化进行传播。
  【关键词】 鸡足山佛教文化认知情况分众传播
  1.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意义研究
  1.1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研究的缘起
  鸡足山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境内,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禅宗初祖迦叶尊者的道场是全国著名的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千百年来受到众多地信众香客顶礼膜拜,是滇西重要的礼佛朝拜场所。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
  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新形势下,宾川鸡足山佛教文化的传播存在着传播力度不够、传播过程中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的问题。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给鸡足山带来不利和挑战之余,新形势的出现也为鸡足山的长足发展创造了众多的机遇,如国家推动云南面向西部、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在“桥头堡”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云南除了需要强大的经济等硬实力外,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建构也至关重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关系到“桥头堡”开放的成败。而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的文化纽带,佛教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文化的整合和建构能一定程度上缓和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而鸡足山作为云南乃至于西南重要的佛教名山,它需要肩负起佛教文化传承传播和文化软实力构建的重任。
  值得注意的是,鸡足山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为其进行文化软实力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鸡足山佛教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鸡足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它重拾在云南、西南地区乃至于东南亚、南亚佛教圣地的地位。
  同时,一个外来的思想文化—佛教,佛教丰富了中国本土文明。[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走向世界一体化,全球性共在已在许多领域形成的态势下,其“共同体”对话及合作形式也有助于人们在文化意义上去追求、并创立一种多元通和、美美与共的“共同体文明”。[2]对佛教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有利于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同时增强文化的软实力,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
  因而,宾川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亟待推进和加强。
  2鸡足山佛教文化研究
  2.1 佛教文化的界定
  佛教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未有一个简单、普遍接受的概念。但一般意义上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狭义上来说,它主要包括佛教经藏、言论思想、流派体系等精神的方面。但就广义而言,它还包括在佛教影响下“在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建树” [3]而形成的文化系统,这主要是体现在物质的方面。
  2.2鸡足山佛教文化的内涵
  具体来说,鸡足山的佛教文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鸡足山的历史和发端看,鸡足山佛教渊远流长。其兴起的时代说法有二:按佛家所说始于迦叶开山,即2500多年前。而史家则认为始于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据清《鸡足山志》记载,宋朝时,和尚慈济在“青巅山峻石上礼迦叶,日课百拜,人名其石为礼拜石”,随之佛教在鸡足山兴起。元代相继有僧人源空、普通、本源等在山中结茅苦修。宋元时期,鸡足山胜景已经存在。明代,据《新纂云南通志 佛教考》说:“鸡足盛名,明季已播海内,已成滇中佛法渊薮,而兴盛为嘉靖、万历间事”。
  2、从鸡足山佛教各教派分布来看,以汉传佛教(北传佛教)为主。通过向相关知情人士询问和基于实地考察研究证实,鸡足山各教派分布呈现为:北部以密宗为主,四周有大量藏文的密宗经幡,属于藏传佛教。南面为南传佛教,南传佛教坚持原始教义,求自我解脱,在修行的过程中主张苦修,多有分布简陋的庵堂静室。中部为汉传佛教,所占面积最大,祝圣寺、石钟寺等寺院都是典型的代表。这也说明鸡足山佛教兴起时,还有道教、地区性原始宗教三者并存。谁先谁后上山已不可考证。明中叶以后,由于佛教的鼎盛,取代了其他二教,发展成单一的佛教圣地。 
  3、从鸡足山在佛教发展的意义上看,鸡足山是禅宗初祖大迦叶尊者的道场。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嘱咐迦叶尊者捧金襕衣来鸡足山华首门守衣入定,经五亿七千多万年,待弥勒菩萨于娑婆世界诞生成佛后将金襕袈裟传授弥勒菩萨。佛涅槃之后,大迦叶尊者谨遵佛敕,于周孝王丙辰(公元前891年),自耆崛山来鸡足山华首门入定。《阿育王经》中记载:“是时迦叶入城乞食。乞食竟入鸡足山。破山三分。于山中铺草布地。至于弥勒法藏应住.....至弥勒佛出。”自此,鸡足山被尊崇为大迦叶尊者的道场,同时迦叶尊者为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灵山会上佛拈花示众,唯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领佛心印,密悟禅意。在中国佛教禅宗体系里,迦叶被尊为始祖。他继承的涅槃妙心是禅宗的思想。慧能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即由此思想演化而出。迦叶为禅宗的广泛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佛教文化的继承发扬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4、从佛教灵迹上看,作为释迦牟尼佛德大弟子迦叶的道场,鸡足山存有两大灵迹。一是华首门。华首门为天然双扇大石门,高约30余米,宽16余米。迦叶尊者在此石门内守衣入定,等待弥勒佛出世转传释迦牟尼佛的金襕袈裟,并助弥勒佛弘法利生。故鸡足山被尊称为“灵山”。二是迦叶寺大雄宝殿左侧的迦叶坐禅石,石高3米,直径4.3米,面积18平方米;相传为鸡足山镇山石,又是迦叶殿护寺石。石旁枫叶树高30米,树围3米。迦叶尊者曾在该巨石上禅坐修行,树下一宿。
  5、从在鸡足山修行的高僧大德来看,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大错、中锋,清末民初的虚云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其中以虚云大师在鸡足山中兴和佛教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最重要。
  清康熙后,鸡足山佛教曾一度衰落。虚云一生多次上鸡足山,光绪三十年(1904),虚云应邀至大理讲经,求得官府的支持,得到破败不堪的钵盂庵。简单修缮后,他开始肃佛规、破陋习、着僧衣、开讲堂。为复兴迦叶祖师道场,他到腾冲,佛缅甸、泰国、南洋、日本等地募化,终于建起了鸡足山第一座十方丛林,再次将鸡足山传向海内外。光绪三十二年(1906),虚云进京请藏。光绪皇帝敕封虚云为“佛慈宏法大师”。赐紫衣钵具、玉印、锡杖、如意、全副銮驾及龙藏一部,原钵盂庵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把著名的八大寺发展成九大寺。虚云在山15年,创建了十方丛林,开堂讲经,建僧侣学校,阐扬佛法,接待四方人士,使长期衰落的迦叶道场又一度振兴。
  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所说:“虚云大师中兴的六大名山古刹中成就最辉煌的就是云南鸡足山迦叶道场,若使鸡足山没有虚云大师的殊胜因缘,今日之盛况想象。”为了颂扬虚云大师的功绩,建有虚云寺,并安放有虚云大师的舍利。 
  6、从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等方面的建树来看,鸡足山可谓是硕果累累,强大感召力下缔造的成果为丰富和发展佛教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建筑方面,鸡足山佛教建筑主要为祝圣寺、迦叶殿、金顶寺、楞严塔等。其中祝圣寺明嘉靖年建成,后经虚云大师重建,是鸡足山最著名的十方丛林。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佛教活动开放场所。迦叶殿,始建于东汉时期,为鸡足山开山第一寺,距今约1800年历史。迦叶殿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现有山门殿、观音殿、大雄宝殿、释迦殿及众多厢房,图书馆珍藏有《大藏经》《续藏经》等经籍法宝。迦叶殿成为鸡足山的中心祖寺。金顶寺创于明代。弘治年间即有僧人在此建庵,嘉靖年间李元阳建普光殿,万历十七年(1619)建观风阁,天启年间建天长阁,崇祯十年(1637)建善雨亭,并在四周筑罗城。后黔国公沐天波移昆明鹦鹉山太和宫金殿于此,建金顶寺。楞严塔不仅是金顶寺的主要建筑,而且是鸡足山的标志性建筑物。1932年云南省主席龙云上山,应僧人请求,同意并拨巨资在光明塔原址建塔。传说因在施工中发现《楞严经》,故名楞严塔。该塔高42米,石础砖身,方形密檐,内七层,外十三级,雄峙于海拔3248米得鸡足山顶峰。
  在雕塑方面,迦叶寺内大雄宝殿供奉大迦叶尊者,像高3.3米,重达1500公斤,樟雕金像,体现尊者“金色头陀”(此像为鸡足山最大的木雕像)。释迦殿正中供2米高铜铸释迦牟尼佛栴檀像(立像);右上方供原殿址上香泥塑的迦叶尊者古遗像。释迦殿旁立有原殿址上出土的“泰山石敢当”风水石碑。各殿堂皆有佛菩萨说法度生雕刻、匾幅楹联等。
  在文学方面,鸡足山名声显赫后,国内外佛教徒纷纷远道而来,朝山求法者络绎不绝,文人、学者、官吏相继登山游览,或读书于寺院,或著书立说,著名的有:杨慎、李元阳、李贽(《钵盂庵听经喜雨》)、徐霞客(《鸡足山志目》、《志略》、《哭静闻僧侣》)、谢东山、冯时可、周相、谢肇浙等。同时,即使在近现代鸡足山也备受文人志士垂青,现存有孙中山(“饮光俨然” )、梁启超(“灵岳重辉” )、赵朴初(“地涌化城”“祝圣禅寺” )等人属文题字。
  3鸡足山佛教传播情况分析
  3.1.鸡足山佛教传播总体现状分析
  鸡足山作为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较其它四大佛教名山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存在着“在佛教界知名度高,在社会上知名度低”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佛教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对外宣传和佛教文化传播力度不够,导致知名度缺乏,受众认知度不足。
  同时,由于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的手段单一,公关意识相对落后,加上地理位置偏远,导致未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
  3.2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受众特点
  现今,竞争激烈、充斥物欲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处于现时的人们,心里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一种超越生命、保持内心平衡的精神食粮。由于大众信仰缺失,拜金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有所抬头。汤恩比说过能够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4]鉴于这一现状,迫切需要佛教进行入时化运作,利用佛教文化发挥为人提供精神寄托的作用,解决当前信仰危机。基于信仰缺失这种事实,两次问卷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人“无信仰”对此进行了说明。
  如今人人自危,心灵无法安放,于是去寻找信仰的出口,但是又不是完全强调信仰,而是注重修身养性。[5]调查也证明了这一论断。调查中,当被问到“您认为佛教可以给您带来的利益是”(调查问卷附录二),认为是49.46%的人选择“修身养性”,所占比重最大。
  同时,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佛教应势而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佛教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正如释延续针对佛教文化传播资讯的选择所说“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或许有一种或者数种适合某个个体的传播方式,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传播的方式也随之会产生变化。”在佛教文化传播时,一方面除了借助以往的媒介手段,还应借助现代最新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
  英文“佛教网”总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帕雅哇惹法师说,在当今世界里,新的资讯科技要求我们不仅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传播和弘扬佛法,更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聚合网上学佛社群、提供给社会大众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和精神食粮。[6]
  通过多种渠道,根据不同的信众群体需求、心理和接受信息的习惯,进行全方位、有重点的佛教文化传播。同时,佛教的发展应开拓新的渠道,尝试发展网络佛教,通过网络实现佛教文化方便快捷的传递,从而解决现实的信仰问题。
  现实情况是佛教文化传播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已经到了最为迫切的时刻。社会大众对于佛法的需求与日俱增,特别是社会知识阶层,他们已经不满足于烧香拜佛、祈愿求福,希望能透过佛法的学习和实践,解除人生困惑,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7]网络佛教的兴起,网络已不仅仅是内容分的传播载体,传播手段的改变,不仅加大了传播对象的接触面,而且,由于网络系统的互动性,必然引起佛教佛教显现形式的变化。
  3.3受众对鸡足山的认知现状
  鸡足山作为迦叶的道场,在佛教界的影响力可以与四大佛教名山齐名。但是实际上,调查结果表明,鸡足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及大理崇圣寺三塔,特别是对外省区而言。鸡足山仅在本省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调查(调查问卷附录一)中共调查96人,其中本省人有30人,外省人66人。本省人中有28人“听说过鸡足山”,占总数的93.3%。全部受调查者“知道崇圣寺”,占总数的100%。与由此可见鸡足山虽在本省内的有较高知名度但与崇圣寺存在一定的差距。
  外省人中“没有听说过鸡足山”的调查者占59.1%。特别是调查对来自在香港、台湾、北京、广东、浙江、江苏等省市的游客进行调查中,对“听说过鸡足山”的只占28.57%。此结果还是基于有些受调查者在阅读完我们调查组的材料后进行的问卷填写,对其选择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实际上游客对鸡足山不认知的比例会更大。同时,在对外省区游客进行调查时,回答“不知道崇圣寺”的占到总数的24.24%远远低于鸡足山的59.1%。这也反映了鸡足山的对外传播,特别是对外省区的传播力度不够,与崇圣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宾川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和旅游存在着很大的上升空间。
  3.4鸡足山佛教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现有的佛教文化资源缺乏深入的挖掘和整合,鸡足山的佛教地位以及在信众心里的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凸显。鸡足山作为释迦牟尼大弟子迦叶尊者的道场,禅宗的发源地,鸡足山在佛教界的地位没有充分的得到彰显。而鸡足山虽包含有佛教中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有禅宗、密宗等几大派系,但在信众朝拜圣地的地位容易被其它寺院所取代。
  2、由于公关意识缺乏,对当今信众需求和心理以及信息接收习惯的把握不够,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的手段单一,指导思想相对落后,导致未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仍以较为原始的方式进行,如送经书结缘,墙体文字宣传及其它文字材料传播,虽存在有部分网络传播,如凤凰网旅游版块,但存在着传播受众目标不明确,盲目传播的问题。
  3、经费的缺乏以及地理位置偏远,制约了鸡足山佛教文化的传播。鸡足山位于宾川县西北隅,距大理市100公里,距昆明400公里,远离尘嚣,体现了“深山藏古寺”的特点,可以保持佛教的纯洁性。但是,较为偏远的地理位置,给鸡足山佛教文化和信众香客的朝圣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位于宾川县内,受到县财政的制约,造成经费较为缺乏,制约了鸡足山的发展。
  4、鸡足山在对佛教建筑等佛教古迹进行修复中缺乏正确的规划和指导思想,造成佛教建筑失去了历史性和文化厚重感。作为佛教文化重要的载体,佛教建筑等古迹由于受到历史或自然的原因受到损毁和破坏,为了实现佛教文化的持久传播,对损毁的建筑进行修复很有必要。但是,在实际的考察中不难发现,部分佛教建筑修复过程中,过多的使用现代的建筑工艺,使得建筑焕然一新,严重的损坏了佛教的历史性和经历久远年代后造就的历史厚重感。
  4.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对策
  4.1整合资源,深入开发。
  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对佛教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整合,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佛学研究,根据综合传统文化开发和丰富佛教文化,如开发佛教与茶道、佛教与饮食、佛教与武术、佛教与医药、佛教与音乐、佛教与书法、佛教与博弈等项目。祝圣寺、迦叶寺等主要寺院应重视修复和扩建藏经楼,收藏我国佛教经典著作;筹办佛教图书馆和陈列阅览室,公开向信徒和游客开放;培养一批精通佛学的大师,在做各类佛事的同时,举办弘法讲经大会和定期讲经说法,举行各种法会[8];同时可以与大专院校合作建立鸡足山佛学院,培养僧才弟子,提高声誉。以迦叶道场为基础,收集佛教经藏和史籍上关于迦叶的记载,同时拍摄收集迦叶造像等艺术精品,设立迦叶文化博物馆,陈列展出以迦叶造像为主的佛教造像艺术精品和禅宗经籍等佛教文物。
  同时根据现今竞争激烈、物欲充斥的社会实际,禅宗思想注重心法,讲究在“优游”中顿悟,可以发挥这种修持方法在帮助人们消除烦恼,减轻痛苦,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等方面的作用。[9]禅宗寺院往往处于市郊之地,青山之中,鸡足山有着优美的山林景色和清新的空气,对饱经压力和痛苦折磨的都市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如果在祝圣寺或迦叶殿等环境优美的古刹内建一处禅修院,让信众香客体验与僧侣相同的生活,吃素食,着袈裟、听梵呗、看经书、悟佛法,开展共同禅修法会,应该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4.2综合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佛教文化传播。
  鸡足山负责佛教文化传播的有关人员应根据现时传媒技术的发展、受众心理和需求以及信息接收习惯,实时调整传播策略。具体而言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媒体传播。
  利用媒体可以实现佛教文化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同时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和效果。常见的媒体有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根据不同媒体的特性进行整合传播。如通过影视宣传。“一部电影《少林寺》为河南省带来上千万慕名来访的旅游者:一部电视剧《弘一法师》让福建省有关部门抓住机遇,组织起‘弘一法师闽史迹’专线游。”[10]如果能结合迦叶的生平拍摄一部高水准的影视巨作或与影视公司合作,开发成影视剧寺院拍摄基地。不仅能很好的宣传和弘扬佛教文化,而且也一定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
  2.器物传播。
  可以拍摄一些重大法会佛事、主要寺院的视频或照片,制成精美的纪念品、宣传品,以低价、成本价或免费赠送,以实现宣传效果。
  3.节日活动传播。
  可以在佛诞、观音诞等佛教节日、立派迦叶尊者的生辰,以及其它重要的时日,如朝山节,精心策划、组织一些庆典活动、民俗活动,使经典能够吸引更多的香客游人,起到佛教文化传播的作用。同时,根据不同受众的需求和心理,可以举行不同的活动。如针对20岁以下青少年信众求学业考试顺利的心理,借鉴每年孔庙祈福的经验,开展鸡足山中高考祈福专题活动,并与相关的企业合作开发相应的衍生产品。针对20-50岁信众求升官发财的功利心理,可以开展诸如“为万生请愿祈福法会”,并在全社会范围内竞拍头香。针对50岁以上的信众求修身养性、心理满足的心理,可以开展佛学讲座、皈依共修、禅修等活动。
  4.导游传播。
  在调查过程中与带团导游交谈发现导游对游客关于鸡足山的宣传较少,同时由于导游对佛教文化知识缺乏,解说词过于简单,且大多局限于宣传本地菩萨如何让灵验、禅师的生前轶闻等方面,对景区的解说不能令人满意,因而到佛教文化的传播。在此,需要对鸡足山佛教圣地的导游和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培训,还可以考虑有组织、有目的地发动僧侣或在家居士参与导游。
  5.名人盛事传播。
  鸡足山位于滇西中心大理州宾川县境内,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四川峨眉山等地相距较近,应加强与国内外各地佛教界交往。可以参照佛聘请四川省成都市文殊院宽霖大和尚出任祝圣寺方丈的经验,聘请海内外高僧大德如净空法师、星云大师担任鸡足山某寺院的名誉方丈,并举行盛大的升座大典。
  同时,鸡足山为禅宗初祖迦叶的道场,作为禅宗的发源地,可以邀请全国的高僧大德开展禅宗文化研讨会。面对着近些年,自然灾害频繁,人类生存面临巨大危机,为安定人心和为万民祈求福祉,鸡足山可以承办国际或地区的佛教活动(如祈福法会),届时邀请港澳台以及其他世界各地的佛教界高僧、居士和对佛教颇有研究的学者来鸡足山与会。还可以有计划的组织鸡足山的高僧出访,与国内或世界各地的佛教界直接对话、交流切磋,增加交往。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借助高僧大德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威望进一步扩大鸡足山的知名度。
  4.3科学规划,合理修复佛教建筑。
  正所谓“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清清翠竹,皆是法身”。[11]佛教认为众生在佛性上是平等的。强调善待一切生灵,对大自然不能无度占有,更不能恣意破坏。在佛教建筑的修复上要坚持佛教生态观进行佛教生态管理 ,正确策划、管理佛教文物古迹的修复与重建,尽量保持原有意境和风格,坚持“修旧如旧”,切忌“整旧如新”,周围的人工造景也要与之协调。[12]
  4.4改善交通条件,凭借优越的自然环境,组合传播。
  在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应在保护自然环境的条件下,积极的改善交通条件,加紧城乡交通线路、景区游览缆车、旅游服务、餐饮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鸡足山全年平均气温13℃,年降水量932mm,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13],同时鸡足山景区2002年通过了ISO9001\ISO1400认证。2003年顺利通过国家4A级景区的检查验收。[14]凭借着这一系列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整合现有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同时采用梯级开发策略,根据景区不同的实际和开发现状,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程度的开发。
  4.5借鉴名山经验,进行特色传播。
  在对诸如佛教四大名山传播经验进行分析和考究之后,对于佛教文化传播,除了通过传媒等方法提高佛教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外,鸡足山在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可以借鉴相关经验,进行特色传播。如开办素食馆,组建佛教乐队,修建佛教音乐厅、推出鸡足山狮子茶、通草片(生在华严寺,均为清代古茶花)等特色茶叶,举办信众禅茶会,还可以整合鸡足山森林生态资源和佛教文化资源申请世界或国家物质文化遗产。
  5.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1.对佛教文化的传播时应注意把握“入世”和“出世”的尺度。从“佛教在世间”的方面来说,佛教应当重视世间,应该走“人间佛教(有星云大师提出,讲究佛教应重视生活、家庭、社会平衡发展)”的道路,关注现实人生,并随世间的变化而调整改变。然而,在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对于“出世”和“入世”的“度”该如何把握,怎样做到既开发又避免过于商业化,值得鸡足山相关部门认真思考。
  2.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佛教文化与都市文化如何协调共荣。佛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根本,解脱为目的,教育为中心,文化为纽带的宗教。既然是宗教,其文化必然体现的是宗教主题,即佛教的缘起、因果、平等、慈悲、中道、解脱几项内容。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催生物。都市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物质文化,体现的是物质的丰富,科技的进步,社会秩序的文明以及思想意识方面的发展。[11]佛教文化与都市文化各分属与物质和精神的层面,到底如何做到协调共荣,值得深刻反思。
  3.鸡足山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对宗教文化的规定之间的关系以及广大受众对佛教文化的误解该如何协调。特别是在现今,在国家和个人的层面,宗教还作为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佛教文化的传播还很大程度上被人与封建迷信相联系。这使得鸡足山和其它寺院一样,在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困难重重。因而,鸡足山佛教文化的有效传播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汤恩比1973《地球的继承人?》,选自《地平线》杂志,第16册(3),18页
  [2] 卓新平 《宗教不脱敏 难以社会和谐构建》凤凰网华人佛教
  [3]baike.baidu.com/view/1215656.htm 2010,12,25
  [4] 妙音居士《轻松学佛法》 秦皇岛图书出版社2011 
  [5]《视点:从烧香拜佛到精神源泉 人们对寺院需求正在变化》 齐鲁晚报2011,4,5 
  [6]释延续 释延续:用资讯科技为佛教文化传播健康发展 中国佛教新闻网2010,7,7
  [7]安虎生 《网络时代佛教文化传播浅谈》 彩云法雨2009,1,9 
  [8]曹孟陔 《宏扬南海普陀山佛教文化战略思考》决策咨询通讯2004,15(1)
  [9][10][12]袁银枝 《试论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6(5)
  [11]慧能 郭明校释《坛经校释》[M] 中华书局1953  第102页
  [13]中共鸡足山镇委会 鸡足山人民政府 《鸡足山镇基本情况》2011,3,17
  [14]殷群 《大理宗教文化旅游深度开发对策研究》 大理学院学报2011 10(1)
 
 
更多>同类 文化

推荐图文
推荐 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营销服务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本站优势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Powered By DESTOON